冷疗法是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蒸发冷冻剂等)刺激机体达到降温、止痛、止血、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促进创伤修复和伤口早期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冷疗法历史悠久,于我国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本草拾遗》,于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时代,冷敷是常见的形式。具有高效无毒、成本低、易操作、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骨科四肢创伤、软组织损伤和术后患者,患处冷敷对减轻周围手术期疼痛、缩短病程、促进康复、改善预后,起到了肯定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实践的加深,局部冷疗的方法更加多样,一般采用碎冰、冰袋、冷毛巾、制冷剂、各种溶剂的冰袋外敷。这些常规的冷敷温度无法控制,温度过低容易冻伤,或温度持续时间短不能很好的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西安蓝名于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研发的半导体全自动脉动加压冷敷机不但温度可以控制在6-15度可调,避免局部冻伤,而却可以一分钟迅速制冷,还有脉动加压不但能快速消肿还能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冷敷治疗的作用机制 创伤造成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继发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坏死、炎症细胞侵润,表现为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局部冷敷治疗改善以上症状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减缓组织细胞代谢。冷敷刺激皮肤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增加血液黏度性,减少出血和局部血液循环量,降低酶活性,从而减缓组织细胞代谢速度,减少氧耗量和自由基形成,降低组织细胞受到二次损伤的程度。因此在四肢创伤患者,局部冷敷可有效减少失血、血肿形成和组织坏死,降低创伤性休克风险。2减轻炎症反应。冷敷降低组织胺、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受到抑制,从而减少血浆渗出、延迟炎症反应进程、降低炎症反应速度和程度。因此,在四肢创伤患者,患处冷敷可有效减少血肿形成、抑制肢体肿胀,减少张力性水疱和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张力性水疱是骨科手术相对禁忌症,不仅延长了术前时间和病程,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风险。而骨筋膜室综合症是骨科急症,一经确诊即需要测底的切开减张,如此即延长了病程、又加重了创伤,而且增加了手术失败风险,处置不当还可致缺血坏死性肢体挛缩畸形,造成不可逆的残障。3减轻疼痛。冷敷降低或抑制神经冲动信号转导速度、减少神经电位活动,降低肌梭活性、减轻肌肉痉挛,提高疼痛阔值,相对降低疼痛程度,即减少了镇痛药物使用,也减轻了疼痛对全身的影响。肿胀减轻对疼痛也有缓解作用。
|